开云真人:
2100平方千米,承担着乌审召镇四个嘎查、三个村、两个社区的供电任务, 管辖着35千伏变电站5座,10千伏公线条,线台,低压线人,其中党员4人,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3人,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总数人98%
乌审召以“牧区大寨”精神而闻名全国,供电所继承和延续该精神,以“电靓”牧区大寨为使命,以全心全意服务农牧民为己任,成为“一抹绿洲”,构建地方坚强电网,照亮整个毛乌素沙漠,赋能乌审召高质量发展。
提升安全意识,做到“六个必须”(见图示1)。以“三不一鼓励”的形式说出身边和自身经历的违章及未遂事件,深入剖析违章根源,讨论防范措施。做到“心想到、眼看到、手记到,不放过一个违章、不放过一次不安全行为,务必实现安全可控、能控、再控。
强化班组安全管控,有缺陷就处理,有问题就解决。积极筹备班前会,在班后会梳理不足、总结经验,全方面提升安全现场管理精益化水平。施工作业前采用“模拟演练+风险评估工作法,及时有效地发现隐蔽风险,并在施工全过程应用“执法记录仪”,全方位、全时段监督施工现场作业安全。采用“专项训练+月度曝光”方式来进行“两票”管理,联动绩效考核,确保“两票”无差错。开展班组违章自查曝光,并兑现绩效奖惩。实现零违章、零跳闸、零投诉的“三零”目标。
班组针对不一样季节、运行方式、特殊时段开展差异化设备巡视;依据标准化巡视5个关键步骤(确定分工、器具检查、危险分析、巡视执行、结果记录),按照6到(想到、走到、看到、听到、闻到、说到)的方法,结合供电所技改项目“GIS”打卡巡视设备,精确定位巡视设备,精准记录各类作业执行开始时间及终结时间,强化了线路运维管理上的水准,提升了设备巡视质量。
为发展地方经济和满足农牧民生产生活需求,在“牧区大寨”乌审召精神的感染下,经过几代人持续不断新增和改造,目前乌审召辖区内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、110千伏变电站3座,35千伏变电站5座,乌审召供电所运维管理10千伏配电线台,低 压线公里,并逐步完成农网、配网改造,为建设“美丽乌审召”提供坚强电网保障。
为解决线路故障停电等问题,班组迅速组织技术人员研究确定解决方案,统筹安排开展“大 兵团联合作战”“大练兵”全线登杆消缺等具体工 作。经过一系列的“组合拳”,故障跳闸率直线下降,辖区老百姓的用电满意度有较大的提升,取得了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认可。
好的班组离不开好的管理,为了激励员工主动干事、干实事,供电所紧跟公司的绩效管理标准,制定了适合本班组的绩效管理考评办法、“N+X” 指标库以及工作质量评价细则,将设备主人与全定量工分制绩效考核结合起来,促使供电所全体成员保持高水平的执行力和 创造力,高质量地完成公司制定的各项指标,并成功锻造了一支强劲的生产营销队伍。
在人才培养方面,供电所以“师徒传承+人人 都是师傅”为核心,开展内外部技术培养和训练。采用内 部讲课+“走出去、请进来”的方式开展全员技术培养和训练,针对线路日常维护、操作重点难点展开专项培训,让员工“会干”。班组在人才队伍培养过程中涌 现出一批“学习达人”。
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,利用无人机巡视线路,更高效、更安全、更精准的判断线路故障点,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安全系数,降低巡检成本,实现智能化管理,既让电力巡检工作变得方便快捷又确保了数据的可靠性。
班组安全管理以人为本,突出“亲情文 化”。为员工订制了“照片书”纪念册,以家庭合影、亲情寄语的方式,寄托着家人、爱人、朋友 的期望。以亲情文化特有的感染力和穿透力激活一线员工的安全自觉性,为安全生产构筑了一道坚强的防线。
积极参加市公司和分公司组织的员工集体生日会、入职纪念日、运动会等各类活动,使班组文化接地气、有温度、有认同。在文化建设的感召下,班组人员脚踏实地、精诚团结。
“人民电业为人民”的理念、“和谐团 队”的精神,把服务人民的点滴“小事”当成工作中重要的“大事”来做,努力把班组文化融入管理、切入业务、植入行为,学习先进管理技术,在组织需要的时候,一定成为一支信得过、顶得上的团队,努力为乌审召的经济建设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。编辑:任海霞